以风筝蜚声海内外的山东潍坊,下辖的寿光不仅以蔬菜闻名,防水产业更是冠绝全国;而在潍坊城区,还有一家防水企业,24年坚持做精做专高分子防水卷材,成为山东首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也是防水行业知名企业。这家企业是如何发展成长的?长期发展坚持的理念是什么?成功的秘诀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乘应邀出席2019中国(寿光)防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之际,《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执行社长、总编徐建月,《中国建筑防水》杂志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庞正其一行,对山东鑫达鲁鑫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季静静女士进行了专访。
徐建月:这是我们专访第一个话题,首先说说父母一辈的事。说起鲁鑫,行业几乎无人不晓你母亲孙美峰董事长,出了名的女强人、创业英雄,是鲁鑫的一面旗帜,和你父亲季道云先生同心协力,创下了今天鲁鑫的一片天地。那么二十多年前,在你父母辈创业的时候,你虽未成年,但耳濡目染,肯定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和创业不易。这对你后来的成长和现在事业上的担当都带来哪些影响?
季静静:鲁鑫的发展是从1995年起步的,到现在有24年了,企业一步一步地成长,是我父母一辈不懈努力的结果。鲁鑫的前身是山东鑫达集团新型塑料厂,是国内最早专业生产PVC防水卷材的厂家。刚建厂时,鲁鑫产品比较单一,主要是PVC防水卷材,当时高分子防水产品的市场没有现在这么广阔,销路很难打开。特别是在北方,高分子卷材不像沥青类产品那样大众化,很难被接受。所以,那时候市场推广的精力主要在南方市场,父母经常要出差,跑项目、发展经销商。我母亲告诉我,那时为了见一个客户,有可能一直在一个地方守着,因为知道客户肯定要出来,但又不知道几点出来,就这样一直守到深夜的情况也有,很辛苦。由于父母没有很多时间照顾我,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在寄宿制学校了。小的时候,不太理解父母为事业奔波的辛劳,后来上了大学就理解一些了,现在自己也担起事业责任了,更是感同身受。
记得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开建前期,我还在上学,是个假期,父母要去跑这个项目,就跟着去了。那时火车还跑不快,要坐很长时间,我还小,不太能体会长途跋涉的辛苦。到了厦门,他们白天背着样品去见客户,晚上不是陪客户,就是准备第二天的内容。经过不懈努力,鲁鑫成功中标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连工带料共有30多万平方,那时应该算是特别大的项目了,这对鲁鑫后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鲁鑫开始在南方的工程市场立足,企业也发展得越来越顺。
总的来说,小时候对父母的印象全是他们不停地在奔波、见客户、跑项目,及至长大,我懂了,我是他们的孩子,企业也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为鲁鑫的发展可谓呕心沥血。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我现在奋斗事业的重要力量;我一定要传承父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尽最大努力,让鲁鑫更加茁壮地成长。
徐建月:从刚才季总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你父母创立鲁鑫品牌的一路艰辛。放眼防水行业,鲁鑫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随着父母一辈年岁的增加,两代防水人都起到了前台,请问季总做好准备了吗?
季静静:我2011年大学毕业之前,父母为了锻炼我,就安排我在假期里,到公司各个部门,帮着做点简单的基础性的工作,比如说到办公室帮着整理文件,到财务做个小额现金出纳、记记账之类的。
大学毕业后,我正式加入公司。一开始,我先跟着我母亲学。我母亲经常告诫我,虽然是在家族企业工作,作为一个年轻人,一定得低调、谦虚,要向老员工、中高层学习;要从基层学起、做起,只有自己真正长了本领,再去参与经营管理,才能服众。
那时候,我就从办公室文员做起,然后再做销售内勤,负责接订单、开单子、下生产计划,后来又先后做物流管理、做采购、做财务。我父母是希望我尽快了解和熟悉公司的所有业务和管理,让我一个个岗位地轮换着学习,有时还同时身兼几个岗位干着。
刚做物流那会儿,是从一位老员工那里接手的,重经验,轻流程,合作单位也很少,容易被别人卡着走。于是,我就从建物流客户名录做起,周边以及邻近城市物流园一个个地跑、一个个地谈价格,“货比三家”,选择综合最优的进行合作,同时公司内部建立物流制度,我又自己面试招了物流专业的学生,让专职人员按照既定的制度来做专业的事。就这样,搞定了物流,我又到了采购;采购这边理顺了,又去了财务,边学边干。
我为什么愿意学这么多呢?我觉得我父母对我是寄予很大希望的,希望我传承好企业,而我刚从学校出来时,虽然之前有点假期实习帮忙做事的经历,但真正管理企业的经验是没有的,所以我必须从零学起,企业各个主要环节都要了解,以后才能管到点子上,才能真正接手企业。
这方面,我母亲是我榜样,也是我的领路人。她十分好学,防水行业的各类会议,她都会参加,认真做笔记,不懂就向专家请教;我工作后,她就带着我参加各种专业会议,介绍我认识许多行业专家。我后勤管理这一圈学得差不多了,她就说,你应该熟悉生产工艺,就带着我转车间,一边走,一边给我布置任务,要求我较短时间内,了解工艺流程,知道一条线需要多少工人操作,一分钟出多少料,厚度以及成品质量如何把控,原材料以及成品质量要检测哪些项目,都依据哪些标准,等等。就这样,有不少是她手把手教我,更有不少是她督促着我去学。
徐建月: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加上你本人的勤奋努力,成就了你这样一位优秀的“水二代”。在防水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水二代”们也共同遭遇到了传承与创新这样的责任和压力。季总作为防水协会青年企业家分会副会长,“水二代”的代表,请谈一谈这方面的感想;同时,具体到鲁鑫,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愿景?
季静静:防水行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批创业者,现在都已六十上下了,其80后、90后的子女也已长大成人,两代人在事业上传承是一种很自然的社会现象。但是,这两代人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经历,在理念上必然存在较大距离,如何理解老一辈,如何做好传承创新,是“水二代”聚在一起时,或者在青年企业家分会这个圈子里,大家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首先,我认为,父母一辈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做企业的精神,是一种宝贵财富,一定要传承好。父母一辈,创业不易,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作为事业的继承者,各方面条件好了,但老一辈的创业精神是不能丢的。
其次,要充分理解老一辈。一方面,老一辈在创业的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管理思维,有些可能已不符合现代管理理念,但在他们看来可能都是“宝贵经验”。你接手了要改革,就要注意方式,要循序渐进,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要肯定他们的合理做法,绝不能全盘否定,不能伤了老一辈的感情。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跨越新高度是“水二代”不可推卸的职责。父母一辈,创了品牌,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和高度;我们这一代,面临更严苛的市场竞争环境,质量要求、环保要求、企业运行成本都越来越高,想要不被市场淘汰,想要超越父辈成就,就必须主动拥抱新时代,以变迎新,引入新的理念,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摒弃单打独斗,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开展产业链上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失为一条可选之路,也是一种超越老一辈的做法。
具体到鲁鑫,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保持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进一步提升质量、创新技术、完善系统,打造高分子防水卷材系统专业供应商民族品牌标杆企业。随着正在建设中的新生产科研基地的投产,鲁鑫的规模和实力将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发展将更强劲。
徐建月:从刚才季总的介绍看,鲁鑫今后的发展目标是清晰的,企业愿景也是宏大的。那么,鲁鑫要实现新的腾飞,父母一辈已为企业打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础?
季静静:鲁鑫防水历经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发展,老一辈创业者打下了企业坚实的基础。鲁鑫已从最初单纯生产PVC防水卷材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以PVC、TPO等高分子防水卷材系统技术为特色,并涵盖市场上各主流防水材料品类,集科研开发、方案设计、生产销售和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防水材料系统供应商。
公司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已获得国家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制定,共参编标准15项。鲁鑫是国内高分子防水行业著名品牌企业,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著名商标、山东名牌、山东省首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山东省一企一技术中心等荣誉。
鲁鑫是一家集团公司,下辖山东鑫达鲁鑫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鲁鑫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鲁鑫建材江苏有限公司,其多元化的产品与专业技术,已为恒大、万达、碧桂园、万科等国内大型地产商的建设项目,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广汽菲亚特等业主厂房项目,厦门、郑州、贵州等地海底、山岭隧道项目,成都、重庆、哈尔滨等二十多个城市地铁工程,以及南京、贵阳等近十个城市地下管廊项目,都提供了可靠的防水服务,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经过20多年发展,鲁鑫在产品布局、技术积累、市场渠道、品牌形象、内部管理、企业文化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为企业下一步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徐建月:鲁鑫的成绩单还是非常亮丽的;从细分领域来说,鲁鑫当之无愧高分子防水卷材行业民族品牌领军企业。但也不可否认,国内高分子卷材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请问季总,如何看待这种差距?向国外先进学习,我们最应该学什么?
季静静:从总体上来说,国外有的防水产品,我们基本上都能生产出来。但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真的是和欧美一样吗?或者说,有些品种我们已具有欧美同等的质量水平,但用到市场上的是一样的产品吗?国外企业往往注重长期发展、品质第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比比旨是。就拿高分子产品来说,国外设备投入大、工艺复杂、原料要求高,出来的产品各方面性能可以得到平衡。还有,欧美国家很注重产品的长期性能,对PVC、EPDM等材料的户外应用耐久性研究,一做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并不断将改进配方后的产品投入新一轮的长期试验中,通过试验积累有说服务力的数据。而国内企业普遍追求的是短平快、以利润为第一目标,注重产品长期性能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中小企业设备投入能少则少,工艺能简化则简化,出来的产品自然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再有,欧美企业注重工匠精神,承担防水系统施工需要经过严格培训,要求工人精耕细作,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欧美的屋面培训师做一个阴阳角,就像制作工艺品一样,追求完美;而国内企业做一个项目,工人经简单培训就上岗,一切以项目通过验收为标准,工程质量的保证度当然很有限。
我认为,学习国外先进,最主要的是学理念,长期发展、注重品质的理念,拥有这样理念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徐建月: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行业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众多大企业纷纷加大投资扩张步伐。在专业上,鲁鑫有优势,但在企业规模上,比不过一线大企业。在今后的竞争策略中,鲁鑫如何平衡专业优势与规模劣势?如何补上短板?
季静静:鲁鑫的优势在于高分子防水卷材。马太效应使得强者愈强,对于企业整体规模比不上一线大企业的防水行业的中小企业似乎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对深耕于高分子防水卷材领域的鲁鑫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我们会继续聚焦在高分子防水领域,加强产品和应用系统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和防水工程的质量,使自身的品牌优势不断得到强化。随着我们新生产基地的建设,鲁鑫也会引进先进设备,整体战略布局将得到优化,发展规模与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今后,鲁鑫将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一方面引进高科技人才、打造高质量研发团队,为产品生产和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品质保证,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徐建月:我们看到报道,今年4月,季总率队出席了2019泰国曼谷国际建材及室内装饰展览会,鲁鑫防水盛装亮相。目前,鲁鑫防水国外业务发展情况如何?将在鲁鑫今后的战略版图中占到怎样一个位置?
季静静:我们一直在思考,目前,国内同质化竞争太激烈了,如果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或许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做了一点尝试,先是参加了一个在巴基斯坦举行的建材综合展,今年4月又参加了曼谷这个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建材展,7月份还有一个在马来西亚的展会。参加这些展会,我们主要带去的是PVC、TPO等高分子卷材系统技术,因为这方面我们有品牌优势,与国外大厂比我们也有成本优势;另外,比起沥青类产品,高分子材料运费上也有优势。
开拓国外市场,我们目前还处于准备阶段。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近年经济增长比较强劲,基础设施开工项目较多,而他们的防水产业又不发达,因此市场潜力显而易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鲁鑫能够分享到海外潜力市场的快速发展。
两个多小时的专访,聊成长经历、父母培养,谈企业发展、行业前景,季静静这位鲁鑫防水的新掌门,思路清晰、娓娓道来,在温和的外表下,洋溢着事业女性的光芒。对于这位80后的“水二代”,我们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优秀。其实,优秀并非天生,专访中,季静静不止一次地说道,她继承了母亲孙美峰的性格:要强,又传承了母亲身上的一大优点:爱学习。她告诉我们,刚工作那几年,急着要提升自己,不停地在读各种班,有山大、北大的总裁班,有市场营销班、财务班,还有提升领导力、执行力、演讲力的各种课程,不停地进行充电。再后来,在行业中的历炼、协助母亲管理企业的亲身实践,都让她迅速成长。“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是季静静书写的“优秀”二字的最好注解。
专访结束后,为了更多地了解鲁鑫,笔者打开了鲁鑫的官网。在公司简介中,鲁鑫的企业文化被概括为:以匠“鑫”品质打造鲁鑫文化的核心,以创新防水材料为鲁鑫的使命,用沟通和不断创新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鲁鑫品牌,立志成为世界一流的防水材料企业。品质、创新、工匠精神,这些成功企业的要素,都融进了鲁鑫的企业文化中。发展理念正确,老一辈打下的创业基础扎实,新一代掌门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仅富有志向,而且务实又创新,那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怀疑,不久的将来鲁鑫将迎来企业发展的又一个新高呢?!
(执笔:庞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