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登录 新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  |  收藏本站
企业动态  防水在线  热点视频  防水杂志  屋面在线  专题视频  屋面专刊  行业资讯  密封专刊  管理法规  发布子网站 
协会活动  会展培训  刊社信息  人物访谈  视频中心  标准规范  热点关注  调查  海外动态  相关行业 

光伏屋面

返回首页 >> 新闻  >  光伏屋面  >  光伏企业遭欧盟双反 靠政府强势还是靠技术?

中国经济时报   
    欧盟委员会或将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高达47%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标准远高于之前业内预期的30%。虽然截至记者发稿,并没有欧盟官方证实上述说法,却已引起国内市场的广泛关注。有分析人士担心,47%的税率被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两头在外”的国内光伏企业或将遭遇灭顶之灾,其中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厂商将难以捱过今年第三季度,但是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却表示要静观其变,等待中国政府的行动。
    本地欧盟“双反”调查的涉及金高达210亿欧元,被业内称做欧盟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

寄望政府强势介入
    上周,路透社援引两名欧盟官员的话称,当地时间5月8日,欧盟同意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平均税率为47%的临时性惩罚关税,并将于6月6日生效。
IMS Research光伏分析师金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7%的关税大大超出了国内厂家此前预期的30%。
    与已经尘埃落定的美国对中国内地光伏企业“双反”不同,欧盟的“双反”堵住了中国内地光伏企业曲线救市的道路。按照欧盟的要求,中国内地的光伏企业将不能像美国“双反”一样,通过使用台湾地区生产的电池避税。
    尽管有可能面临欧盟严苛的“双反”,中国的光伏企业们却选择冷静观望,大多寄希望于中国政府与欧盟的谈判,他们乐观地认为中欧之间仍有对话空间。
    英利集团的宣传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47%的税率并不是官方发布的信息,还存在很大的变数,我们会等到尘埃落定后再制定应对措施。 ”
    另一家位于河南的光伏企业也在观望,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小型光伏企业大多认为自身很难在国家之间的贸易战中起到实质性作用,不得不观望,只能等待中欧“双反”博弈的结果。
    虽然中国对欧盟市场出口光伏产品的规模在逐年扩大,但中欧双方在光伏产业链上有着紧密的关联与合作,如太阳能光伏板生产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大部分进口自欧洲。
5月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外贸结构调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决反对设限,也将维护中方企业的利益。 ”“中欧是重要的经贸伙伴,对话磋商是解决太阳能光伏贸易争端的正确选择。 ”
不愿意放弃的欧洲市场
    欧盟是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出口市场,即便出口前景堪忧,国内光伏企业却并不愿意轻易退出欧盟市场。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透露,无论“双反”的结果如何,晶科依旧会继续在欧洲深入布局和渗透。海润光伏(6.59,0.04,0.61%)也表示,将把欧洲发展的注意力转向光伏电站项目,其中保加利亚的海外光伏电站项目占 “在建工程”的一半。
    金凤认为,国内光伏企业从去年底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欧盟“双反”。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光伏企业应对欧盟“双方”主要是几种方式:布局海外市场,比如繁荣的日本、新兴的南非;设立海外工厂,如南京中电的土耳其厂,晶科的南非厂;转投国内市场,2012年英利、晶澳等大厂国内市场出货量倍增,有效地减少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欧洲市场在中国光伏企业中所占的份额或将不断下调。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综合多方信息发现,坚守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已经纷纷主动调低欧盟市场的份额,大部分公司将欧洲地区的销售收入控制在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50%以内。而在2010年以前,中国主要光伏制造商出货量的95%供给欧洲市场,即便是在市场低迷的2012年,这一比例也约在65%。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指出,现在“光伏厂商是在考察、评估欧洲市场和工厂,同时逐步在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但这些厂商无一例外地存在侥幸心理,乐观地认为欧盟的‘双反’税率会比较低,海外并购和当地建厂的日程一推再推。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应该“两手抓”,一方面走法律途径抗辩,积极地联合业内企业进行投票前的游说;另一方面,在失去欧洲市场前,加快开发新市场,比如日本、韩国,发展多元化的市场。
“黑色”三季度
    一旦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高达47%的惩罚性关税,已陷入到亏损泥潭中的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市场信息显示,曾经如日中天的光伏 “龙头”企业已接连出现亏损、债务、破产等生死难题。其中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尚德目前仍在破产重整中,赛维LDK2012年4季度净亏损5.17亿美元,英利爆出被玻璃商逼债。在今年迎来“开门亏”的海润光伏称,目前光伏产品价格没有明显上升趋势,行业环境未见明显好转,预测中期可能继续亏损。
    任浩宁认为企业亏损破产除管理经营不善外,更是受行业严冬之累。 “光伏行业前期发展过快,整个行业甚至包括上下游产业链都是畸形地突飞猛进。 ”
    此次欧盟“双反”被业内称做欧盟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 “双反”案件,分析师说,对于在欧洲起家的几大光伏企业来说,欧盟“双反”初裁结果出来后,我国光伏企业在第三季度遭遇灭顶之灾是大概率事件,其中过度依赖欧洲市场的厂家,很有可能面临伤筋动骨性的损失,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三季度是个槛儿,资金链会陆续出现问题,看谁熬得过去。 ”
    他分析,我国光伏电池的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现在,美欧对华先后“双反”并不仅是针对产品本身,同时还牵扯到上下游相关领域,企业的路一步步被堵死。
    危机还将蔓延到光伏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金凤指出,组件厂商的窘境,将直接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困难,相关原材料、辅材等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欧洲市场逐渐在关闭,而国内市场迟迟未打开。“分布式光伏发电虽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光伏产能过剩问题。”任浩宁说,“主流还应该是大型地面光伏电站。 ”
    任浩宁建议企业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可避免光伏企业在开拓下一个新兴市场时受制于人。 ”
国内光伏企业自我反思:技术不过硬被日韩反超
 
第一财经日报
    昨日,在一场亚洲光伏会议的全球光伏领袖对话中,国内多家光伏公司高层都在反思:光伏行业的低价倾销及研发速度不够快、研究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是造成目前光伏行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而在中国光伏企业普遍处于困境中时,不少日韩光伏企业凭借更具优势的技术逐步超越曾经强悍的中国光伏公司。
    常州天合(TSL.NYSE)CEO高纪凡表示,“在竞争充分且混乱的情况下,各大公司的研发方向,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同一个(晶体硅)技术,都在投入大量研究经费,资源极为浪费。”
    一家大型硅片厂商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韩国及日本等公司的光伏电池企业技术,正在逐步超越曾经比较强悍的中国公司。“经过了去年的洗牌(尚德倒闭),我们海外及台湾地区(电池厂)客户在大幅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方的电池技术较高,他们需要我们高质量的硅片作为原材料。而国内稍低一些的电池技术厂商,无法与我们对接。”
    该人士举例,目前市场中单晶硅片的报价,要比多晶硅片报价贵2元(分别是每片8元和6元),但需求一直有增无减。当单晶硅片加工成电池后,韩日的电池厂商可做到260瓦~270瓦功率,而这类功率估计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达到。所以,在韩国和日本,大部分的中国中小光伏企业因技术不占优势,无法破门而入。
    高效率的电池不仅帮助光伏电站投资者在建设地面电站时,减少占地面积,也能为电站投资商节省总体成本,直接提高投资回报率。
    Solarbuzz光伏分析师廉锐则告诉记者,已经有企业意识到,要加紧研发新产品。“在2006到2008年期间,很多公司并不注重研发,拼命扩大产能赚钱;但现在,特别是2012年之后,这种现象有所缓解。”
    不过,无锡尚德一位研发专家则向记者说道:“现在每年电池的平均发电效率会提高0.5%,可是与海外部分产能并不大的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技术更新仍显得较慢。日韩公司的做法是,他们不追求快速和大规模,他们对于辅材如EVA膜、逆变器、电池及组件效率、玻璃(1425,-6.00,-0.42%)等的综合成本降低,而且也极为重视研发,这为他们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qf摘编)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  |  投稿

客服热线:0512-65331374-81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461076038
《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4226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