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登录 新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  |  收藏本站
企业动态  防水在线  热点视频  防水杂志  屋面在线  专题视频  屋面专刊  行业资讯  密封专刊  管理法规  发布子网站 
协会活动  会展培训  刊社信息  人物访谈  视频中心  标准规范  热点关注  调查  海外动态  相关行业 

海外动态

返回首页 >> 新闻  >  海外动态  >  荷式“屋顶花园”:既种葡萄又治水
    大约2000年前,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造访被水淹没的荷兰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海水一天两次涌上岸来,淹没大片土地。这里的人们只能居住在人工堆积而成的小山包上,艰难地生活。”如果普林尼活到今天,他一定会目瞪口呆。这块60%面积均低于海平面的河流三角洲,现如今已蜕变成一个经济繁荣的国家。
    1953年,荷兰的一个海港小镇Stavenisse在发生了严重的海潮灾难之后,该国政府建立了堤坝长度超过16500千米、有300座建筑物的“三角洲工程”,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防洪项目。然而荷兰人逐渐意识到,堤坝修建得越高,一旦溃堤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在海牙工作多年的城市规划师Marja Nevalainen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过去十年,荷兰的水防御思路逐渐从“围湖造田”转变为“让路于河”,由快速排水转变为“先滞留、再存蓄、然后再排放”的“海绵吞吐”模式。“城市雨洪可以通过修建绿色街道、绿色屋顶、亲水休闲娱乐和生态过滤湿地来防控,我们要给河流足够的‘呼吸空间’。”
     
    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广场中央,有一大片开放的椭圆形雨水排放区域。每逢雨后,水槽蓄满水,便会自动溢流至该区域以外的城市地表水系,剩余的水则成了附近重要的景观标志:夏季提供清凉,冬季又可当做滑冰场。人们可以在这个水槽边进行日常休闲活动。而埃德市一家文化中心的屋顶则被绿草所覆盖,除了充当“海绵”吸水,还可以用来种植葡萄等作物。参与荷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Therus Gieling开玩笑说,平均身高182cm的荷兰人,就连葡萄都要种得高高的。
    记者一路观察到,荷兰路面两侧大都植有条状绿化带,绿化带与路面之间没有围隔,并且许多路面是朝着绿化带方向稍有倾斜的。当地居民说,下雨的时候,这些“绿绸缎”就是最好的吸水媒介。
    整个排水过程中,荷兰人也非常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回收利用,丝毫不浪费。在荷兰,很多居住区采用了“分质排水”的模式。通过居住区内的人工湿地净化“灰水”,同时也形成局部自然形态的居住区绿地景观。所有住宅和商用建筑的污水则单独排入“黑水”系统,处理后生成的沼气和污泥可以继续用来发电。据悉,大约99.9%的荷兰家庭拥有清洁不含氯的饮用水,部分原因是该国使用紫外线替代氯对地下水进行消毒。
    过去几十年,荷兰积极参与了其他国家的治水项目,承担了全球40%公开招标的治水工作,并为伦敦、威尼斯、南非等多个城市开发了防洪系统。
    中国自古有“大禹治水”之说,而如今,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也对水管理深有研究。荷兰和中国都有着数千年的治水实践经验,两国还成立了中荷水管理联合指导委员会。2005年,身为荷兰王储的他曾专程参观考察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据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Coen Ritsema教授介绍,经过中荷两国的治水专家15年的共同努力,黄河流域的沉积物如今达到了历史最低。他透露,今年10月底荷兰国王访华期间,瓦格宁根大学还将与陕西杨陵区的水土保持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flora摘自中国日报)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  |  投稿

客服热线:0512-65331374-81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461076038
《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42268号-3